“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十四五”开局之际,数字经济成为拉动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数字中国建设的长远目标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构筑了美好的数字生活新图景。全社会即将迎来全新的数字时代。面向未来数字化发展大趋势,各行业有必要携手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完善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这是当前建设的重要方向。主要涵盖云计算、人工智能、网络、数字孪生、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其中,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云原生等作为重要的使能技术,正在各行各业发挥重要作用。5G专网具有高可靠、低时延、资源专享、私有可控等特点,适合垂直行业的特定需求,可针对特定场景定制,赋能行业互联网创造价值;AI“工业化”将大幅提升建模效率和质量,降低应用开发门槛,加速AI渗透到企业关键业务中;云原生技术可提高云计算资源的弹性和可用性,提升应用架构敏捷度以及管理精细化程度,促进应用的计算架构统一……
“新基建”新技术的落地开花,可连接终端量迎来全新突破,数据量、网络流量呈爆炸式增长。2021年,全行业将逐步迈向高质量精品网络,深化行业虚拟专网在重点行业的部署,深入推进云网融合,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等,全方位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未来,新技术还将助推各行业全面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顺应行业发展大势,新华三特别邀请中国产、学、研各界顶尖专家学者,与新华三科学家共同碰撞观点,深入探讨智能网络、5G专网、硅光融合、芯片、闪存、计算架构、云原生、人工智能等十大技术趋势和应用潜能,期待这些研判和预测能对业界的前瞻创想和深度创新有所启发。新华三希望与中国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在不断突破数字技术边界的同时,加速技术融合创新、合作模式创新、服务能力提升、数字化人才培养、以及数字化生态平台建设,用数字化赋能中国高质量发展,实现科技创新的价值。
农耕时代,丝绸之路就是联接,促进了东西方物质的流通,信息的交融,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工业时代,电报和电话打破物理距离的限制,让人与人之间快速建立联接;信息时代,移动通信、光纤通信以及数据通信支撑了互联网的繁荣,让全球经济飞速发展。
进入智能时代,联接发生了新的变化,正在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迈进,这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联接的对象更加智能。新型智能传感器、机器视觉终端正在加速普及,过去的传感器往往检测单一的基础指标,比如温度或者压力,现在多参数融合传感、机器视觉等新技术开始得到广泛使用,用于环境监测、质量检测等环节,联接的对象变得更加智能!
不仅联接的对象更智能,联接的数量也更多了。《华为全球产业展望2025》报告预测,到2025年联接数预计达到1000亿,业界还有预测到2035年联接数量将达到10000亿。这些终端除了人随身携带的终端,还有大量应用在工厂、道路、机场等的物联终端。至此,联接将无处不在,联接的范围将从人与人的联接扩展到包括人与物,人与服务在内的全方位联接,激发无限创新的可能。
万物智联时代,企业园区网络也要与时俱进,全面实现设备网联化、联接IP化、网络智能化,做到联得好、联得通、联得好,使能万物智联,激发企业创新。
万物智联新时代
第一个改变是从大规模批量生产到个性化定制的转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大量的产品生产,千篇一律的单一品种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快捷的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开始凸显,企业普遍面临着大批量生产模式与快速变化的市场多元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于是,过去的大批量生产模式被现代多种少量、富有柔性的先进生产模式所替代。华为南方工厂通过无线化改造的方式,打造了柔性制造生产线,如在产品质检环节使用的机器视觉技术。一条生产线就部署多台8K摄像机,带宽需求将近1Gbps。传统生产线只采用有线联接,但为了适配不同机型生产,生产线必须要经常调整,每次调整都需要8小时重新布线,非常不方便。现在通过先进的大带宽Wi-Fi 6网络上传质检数据,由云端AI机器视觉进行分析,整体检测效率相比人工质检方式提升了20倍,同时生产线可以灵活调整,适配不同产品、不同机型的柔性生产需求。
第二个改变是从以人为主的劳动密集型模式转向人机协同模式。智慧养殖就是一个典型的人机协同的例子。以往的养殖业高度依赖人工,现在养殖业正在加速实现数字化、智慧化的转型升级,饲料加工,生猪喂料、猪群监测、粪污清理等全部由机器人完成,饲养员则负责一些重要的决策和分析。这样就大幅度提升了生猪养殖的效率,一名饲养员就可以照料2000多头生猪。与此同时,养殖场的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降低了生猪患病几率。
第三个改变是从标准化服务到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以德国最大的连锁超市LiDL为例,它在全球共有约11200家超市,之前都是使用纸质价格标签,因为超市需要不断做促销活动,价格标签需要人工更换,这部分的更换成本每年超过2000万美元,且更换效率低、易出错。LiDL基于华为AirEngine Wi-Fi 6融合物联方案部署了电子价格标签,价格管理、商品促销都基于电子价签完成,价格信息通过网络联接实时同步,远程统一更换,还可以通过AI技术对门店的销售情况进行精准预测,支持自动化的动态定价。
我们的办公方式也在改变。以华为自身的实践为例,19万员工分布在170多个国家的1023个办公点办公,通过全球一张网,让华为云Welink数字办公平台联接全球52万个团队、1.4万块白板、超过700个业务服务,日活率达到99.8%,整体协作效率提升30%,员工满意度达到90分以上。
华为IdeaHub办公宝是其中一个典型应用,将白板、投影仪、麦克风、摄像头、音箱、视频会议系统等全部集中到一块屏上,并通过Wi-Fi 6网络,与华为手机、平板、PC实现无缝的工作协同。这种一站式的智慧办公,满足了团队协作等多场景的办公需求。
当然,远程视频的应用远不止于此,还包括远程招聘,远程银行,远程教学,远程诊疗,远程签约、远程引导检验,等等。以前可能需要来回出差几十次、上百次的业务,现在通过远程视频化、智能化的手段就可以高效完成。
总的说来,万物智联已经快速融入我们的生活、工作,缔造着新的生产模式,改变着千行百业。
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联接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首先要解决的是“联不上”的问题。当前还有很多设备因为联接能力的限制,联不上网络、或者缺少可靠的联接,成为吐不出数据的“哑设备”。《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0》指出,中国的设备联网率约为23%,设备远程监控率为24%,设备预测性维护率为14%,工业设备、设施的网联化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就要求我们优先采用网联化的新设备,并加速老设备的网联化改造。
设备网联化
比如,智能工厂的机器人等生产装备可以通过Wi-Fi 6网络变得更加灵活,生产线就像“乐高积木”一样可以灵活地搭配和重组,快速适应柔性化制造的场景。又如,医院里的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临床诊疗设备,大部分采用传统的有线联接方式,但实际情况是病房中的设备往往需要移动,有线联接很不方便。通过华为的Wi-Fi 6 CPE,将设备联接从有线变无线,让设备跟着患者走,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第二个问题是“联不通”。由于历史原因,工业/楼宇网络一直存在“七国八制”的私有协议。这些协议就像各种方言,相互之间听不懂、联不通。协议也需要“普通话”,这就是互联网协议(IP协议)。一方面新设备的联接要采用IP协议,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将老设备的私有协议翻译成IP协议。上汽集团的宁德基地智能工厂,选用华为Wi-Fi 6网络联接500多辆在制车辆、2000多个智能设备、超10000个传感器,基于标准化的协议进行联接,运用智能分析技术开展大数据分析,对超过1000台设备进行主动式预警,故障停机时间减少了20%。
第三个问题是“联不好”。联接已经成为企业价值创造流程的底座,联接的品质与企业的运营效率息息相关,不但要联得上、联得通,还要联得好。这里的关键挑战是移动场景下如何保障联接的可靠性。如,一家大型电商物流中心广泛使用自动导引车(AGV)完成货物搬运,这些AGV在移动中需要可靠的联接,而华为Wi-Fi 6网络解决方案的连续覆盖、无损漫游等技术,为这些AGV提供了高质量的联接,即使是在有遮挡的角落,AGV都不会掉线。
从万物互联迈向万物智联的过程中,华为与千行百业的客户深入合作,采用Wi-Fi 6,SD-WAN和AI等创新技术打造全无线智能云园区网络,帮助企业加速实现设备网联化、联接IP化、网络智能化,做到“联得上、联得通、联得好”,以先进工业网络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激发创新活力,加速迈向万物智联时代。